论'派送'之新术(分发app)
论"派送"之新术
一
近来坊间多传"派送"二字,说是要将些机巧物件分与众人。这物件唤作"艾坡",端的是新奇玩意儿。街边电线杆上层层叠叠招贴画儿,地铁甬道里挤挤挨挨二维码,大抵都在叫嚷:"速来取之!"这情形,倒教我恍惚间见了当年乡间庙会施粥的场景。
"但凡说是白给的,总得有人要讨些本钱罢。"——这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
二
某日见巷口王阿婆举着爿智能砖块,指头在冷光屏上抖如筛糠。问其故,说是卖菜老李头教的"致富经",要她日日按这机括里弹出来的红点。问及可得了利钱,阿婆叹道:"前日倒赚过两毛钱的枣泥馅饼券,可是要买够十斤精面才抵得使。"说罢又埋头在五彩斑斓的小方格里戳弄起来。

三
这些艾坡的来历甚是可疑。有说是西域番僧所贡,有传是东瀛阴阳师的手笔。然依我看,倒是颇似那走方郎中葫芦里的丸药:今日说是延年益寿的仙丹,明日就换作祛邪避瘟的符水。前些时候某书院搞"以文会友"的艾坡,不几日便被官家指认内藏魑魅,生生从众人掌中剜了去。
名称 | 宣称功效 | 实收银钱 |
---|---|---|
快活林 | 看天下奇闻 | 隐私数据三斤 |
叮当铺 | 领优惠金券 | 关联借贷七项 |
四
更奇的是这般派送的法子。昨日某读书艾坡要做慈善,说是要送百本典籍于黎民。吾试装之,先要量身高体重,再要测生辰八字,末了还要拍三张不同角度的面相。这些规矩,倒比太医院的脉案还详细几分。
"若要白得个烧饼,得先舍了整座磨坊。"——京西茶馆说书人语
五
夜间常闻隔壁赵家小子对着机括傻笑,说是又得了新机子派送的黄金万两。清晨看他端着空碗去赊豆浆,问那黄金下落,只说:"存在宝库里生息呢。"细瞧那宝库名目,上书小字"提现需集齐五百好友",这等算术,怕是要算到重孙子辈才有指望。
- 派送之法其一:十抽九
- 派送之法其二:九虚一实
- 派送之法其三:实而复虚
六
那日见旧同窗周先生,他本在钱庄做账房,如今改行专司艾坡派送。问其诀窍,醉后吐露真言:"这营生妙在'三不知'——用户不知自己得了什么,商家不知自己给了什么,官府不知自己管着什么。"说罢举杯大笑,杯中残酒泼出,在地上渍出个弯弯的二维码。
扫码得千元红包 │ └─▶ 输入手机号 └─▶ 验证身份证 └─▶ 绑定十八张银票 └─▶ 获赠三文铜钱
七
也有真得了实惠的。东街刘二愣子年前装了个说亲的艾坡,说是要派送良缘。前日吃他的喜酒,新娘子倒是个实在人,只是席间掏出一叠账单,原是这良缘每日要扣九个铜板的"情义金"。这婚事究竟是不是派送,我看还须二十年才见分晓。
八
寒冬腊月,见乞儿阿三蜷在银行ATM隔间里取暖。怪他怎不去装那些派送艾坡,回说:"要留着手指数铜板,机括里的数字做不得棉衣。"闻言不禁莞尔,这乞儿竟比许多识文断字的还明白道理。
"饥者不食嗟来之食,寒者不饮画饼之汤。"——古训今犹在
九
归家路上,暮色中望见万千百姓低头摆弄机括,手指在冷光中起落如飞。这光景教我忽地想起少年时见的香客——在庙里求签问卜,掷了铜钱,得了谶语,出得山门仍是寒衣薄履。如今这满街的二维码,不知又是甚么新式的香炉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