围墙内外

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这世道的。

京城西郊有座园子唤作"果圃",四围种着尖刺蔷薇的篱笆墙。过路客商要入园贩货的,须得将货物装进特制的竹筐——那筐底嵌着铜锁钥匙孔似的机关。守园人端着西洋镜细细查验时总要说:"这是为诸位的货物洁净"。可明眼人都瞧见他们袖口里藏着量斗秤砣——每十件货物便要抽去三成作"洁净钱"。

旧时商铺柜台

忽一日来了群蓝衣短打的汉子在对面支起摊子:"列位看官随意摆卖罢!"说着将自家编的竹筐往地上一倒——那筐底竟是漏空的。"只收二成摊位费",领头的操着浙东口音笑道,"若嫌此地腌臜自去河边支摊亦不妨事"。众人哗然中有人啐道:"这般粗陋岂是正经生意?"却见不少小贩已挑起担子往河边去了。

项目 果圃规矩 河滩市集
准入凭证特制竹筐需铜匠认证柳条筐亦可盛物
抽成例钱十取其三不为过也十取其二尚可议价
货品限制青铜器不得带饕餮纹样
瓷器禁用钧窑釉色
布匹限七种织法...
"但卖无妨"四字悬于旗杆之上

有后生捧着青瓷碗到果圃门前叫卖:"这可是官窑新烧的秘色瓷!"守园人抄起铁尺敲得碗沿叮当响:"此等形制不合规范"。话音未落碗已碎作八瓣。倒是河滩那边几个戴圆框眼镜的后生捣鼓出会发光的灯笼、能唱歌的木鸢——虽看着怪异却引得众人驻足。

近日传闻果圃要出新规:凡持园内竹筐者不得擅自修补破洞
违者罚没三月所得 ——市井传言

三·古今互鉴篇

1905年秋闱废后...

士子们捧着八股文章茫然四顾
新式学堂贴出告示却要考试洋文数理
这科场改制竟似轮回再现?

当下之事...

开发匠人们对着铁律条文搔首踟蹰
昨日还在写Objective-C的歌赋
今朝便要改学Swift的对仗工整

四·生存之道

"王记铁铺今日起改用河滩摊位!"街角的告示墨迹未干便引来议论纷纷。"王掌柜莫不是昏了头?""他那祖传的铁器向来在果圃卖得俏..."有人低声议论着。

半月后茶馆里传出消息:王掌柜新制的铁皮青蛙竟会自己蹦跶——原是暗藏机簧之术。"要在果圃卖这个早被当作妖物砸了",他抿着茶笑道,"如今倒成了孩童们争抢的稀罕物什"。邻座的老学究摇头叹道:"奇技淫巧终非正道..."话音未落却被街上突突作响的铁皮车惊掉了瓜皮帽。

余话(注)
  • 本文所述皆为譬喻:所谓果圃者暗指某封闭生态体系 ,河滩市集则喻开放平台
  • 文中器物规制之争实为现代应用分发之辩
  • 王记铁铺轶事取材自真实开发者案例 (应受访者要求隐去商号)
  • 请列位看官自备火镰点亮心中明灯 ——笔者识于沪上亭子间
  • 乙丑年荷月修订 (注:采用传统干支纪年)
  • 特别鸣谢:开源社区诸位同仁提供素材 (具体名录详见附录)
    • 南洋软件工匠协会
    • 金陵极客同盟会
    • ...
投稿请致信:nanfang_xinwen@qmail.com 本社地址:上海四马路望平街转角二楼 声明:本文观点不代表报馆立场 原载于《新申报》副刊第三版(1926年7月12日) 本稿件由特约撰稿人周树人提供(笔名待考) 注:经查周氏日记未见相关记载存疑待考 转载需获本社书面许可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承印所: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 定价:每份大洋五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