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那APP的内测分发

这年头总见得些古怪事体:分明是街市上走惯了的物什偏要裹上黄绢布,"限量""专属"的字样倒成了新式招牌。
那日见着邻家阿Q举着手机满巷子奔走:"得了!得了!这测试资格竟被我讨着了!"细问方知不过是个寻常买菜APP的内测名额。

街角少年蹲守WiFi场景

开发者们总爱把玩些新花样:

  • "精英体验"——实则是教人当那捉虫的工蚁
  • "尊享特权"——不过给个残缺的半成品试吃
  • "共建生态"——分明是要白赚用户的劳力与心思
坊间传言某大厂专设了饥饿营销局:百人抢一名额时便暗发千份邀请码——这与旧时典当行压价的伎俩有何异?

昔年咸亨酒店温酒的伙计尚知往酒里掺水要背着人做
如今这数字时代的买卖倒把戏法演成堂会了

无数数据线缠绕手机 那些个测试协议条款密密匝匝赛过裹脚布:

某次酒肆里听得程序员醉话:"横竖都是要收集数据的幌子..."话音未落便被同伴捂了嘴去。

昨儿茶馆遇见祥林嫂似的妇人:原是抢着给孩子报那教育APP的内测班

"早五更便守着手机抢名额..."
"...说是优先录取却还要缴保证金..."
"...半月过去倒把孩子的错题集都套了去..."
堂倌添茶时插话:"您老不知现在时兴这个?前门大街王掌柜连卖包子都要搞限量测试哩!"
往昔公测

余话


夜半翻看《天工开物》,见先人造物必先示于市井任人品评。

今人所谓创新却要在黑箱里发酵:先是饥饿营销吊足胃口
,再使隐私条款捆住手脚,末了将用户充作免费劳力。
忽忆及狂人日记里那句"从来如此便对么?",不觉哑然失笑。
癸卯年六月初七子时急就于北平南城斗室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