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"铁屋子"里的当铺

近来听说京城里兴起些新式当铺——不押金银首饰单押活人脑髓的买卖——名曰"应用分发"。门前总立着个西洋镜模样的幌子:天下万物尽可装进这六寸见方的琉璃匣子里。

尝见胡同口张家的二小子捧着手机痴笑整日
原是叫那"短视频"勾了魂去
若教王道士瞧见定要作法驱邪

且说这些当铺掌柜的嘴脸倒有趣得紧:东家说要给开发者谋条生路;西家道是为百姓选良品;南边来的举着"创新"大旗;北边的嚷着要建数字集市。

旧时当铺

只是柜台后头总藏着杆戥子——三七分账尚嫌不足的戥子!那些短衫主顾(他们管这叫开发者)捧着心血来换几枚铜板时方知,"三十抽水原是老规矩"。我忽想起咸亨酒店里穿长衫的主顾们笑孔乙己的模样。

某日路过西直门见个后生蹲在墙角抹泪:原是攒了三年光景造的小玩意儿被拒之门外。"说是没交五千两银子的'买路钱'"——这让我想起鲁镇赵老太爷家的门槛。

名目费用
"推荐位"八百大洋/日
"认证签章"三千两白银起
"审核加急费"纹银二百两/次

这倒是应了《狂人日记》里的箴言:"吃人的讲究新法子了。"不过是从书页搬到了像素堆里。

更可笑的是各家当铺都备着本天书般的《守则》:上至皇帝诏书下至孩童尿布都要管上一管。"凡违我意者虽远必诛",这气派倒比紫禁城的侍卫还要威风三分。

  • "美颜相机不得使人太美"
  • "读书软件不得教人真知"
  • "记事本须防妄议朝政"

有位留洋回来的先生说了句:"这与裹脚布何异?"当晚他开发的物事便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
注:某商城公示三月间下架七万八千余件商品云云

最怕的是这些掌柜们还要做判官:张三的应用该摆在东市还是西市全凭他们高兴。"今日捧你上凌霄殿明日踩入十八层地狱",这般翻云覆雨的手段怕是连阎罗王都要自叹弗如。

{
  "算法规则": [
    "交钱者优先",
    "听话者居前",
    "异端者沉底"
  ]
}

街坊王婆前些日子在菜场卖瓜还得看衙役脸色现下倒好——连在手机里卖瓜都得看算法老爷的心情!这世道当真愈发有趣了。

五(尾声)

"救救孩子……"二十年前的呐喊似乎又要在新铁屋子里回荡。

昨夜梦到迅哥儿握着智能手机喃喃自语:当年拆掉的雷峰塔竟又在云端重建起来……只是塔基换成了二进制代码罢了。


本文纯属虚构
若有雷同实属巧合
庚子年七月十五于未名斋
注:文中数据皆引自《新数码通鉴》第四十二卷 请勿对号入座!请勿对号入座!请勿对号入座!重要之事说三遍也~_~|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