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"套壳"之术

近来市井间忽兴起一桩怪事:凡识得几行代码的便嚷着要"封装",不知情的当是得了甚么仙家妙法。那些个应用商店里排列的物事倒似蒸笼里的馒头——外皮光鲜得很内里却是一团面糊。

虚浮的APP界面
所谓封装者
不过新瓶装旧酒
霓虹灯下摆弄些残羹冷炙
便敢称饕餮盛宴

一、"套壳"考源

  • 甲午年间:始见WebView裹挟网页充作原生应用
  • 戊戌变法:跨平台框架借尸还魂卷土重来
  • 庚子大疫:"五分钟速成APP"之流遍地开花

某日见街头后生手持智能器物喃喃自语:"此乃最新Flutter所造",余细观之原是套着Material Design皮囊的Web应用。

原生APP套壳APP
启动速度:迅如脱兔慢似老牛破车
内存消耗:三碗不过岗饕餮吞山河
交互体验:丝般顺滑如履薄冰*注1

二、"套壳"众生相

A. 投机客的手艺活

"尔等不知么?现下投资人都爱听'全平台覆盖'这等漂亮话。"某创业咖啡馆里穿格子衫的青年唾沫横飞,"用React Native包装个H5页面省时省力..."话音未落手机里刚装的APP已闪退三次。

B. 教书匠的新把戏

"只需拖拽组件即可完成开发!"培训机构广告词写得愈发玄乎其玄。
然则生成的代码如同裹脚布又臭又长。
学生们学成归来只会做画皮功夫不会搭筋骨架子。

C. 资本家的话术场

"生态闭环""全场景覆盖""无缝体验"...这些新词儿与街边叫卖大力丸的有何异?不过是给旧麻袋绣上金线便要卖出绸缎价。

资本游戏

三 、论技术的道与术

if (能用webview解决){
    绝不写原生代码 ;
} else {
    继续找其他框架 ;
}
//某著名互联网公司内部培训文档
< /pre >

余尝闻古时有叶公好龙者 ,今之开发者亦如是 。口中念叨着用户体验 ,手下却将网页草草打包 。待真遇性能瓶颈时 ,方知纸上得来终觉浅 。

不得不说的真相 :
  1. 套壳应用平均耗电量较原生高40%~60%
  2. 首次启动时间多在5秒以上
  3. 复杂动画效果必然卡顿如老式留声机
    新技术本无罪 ,然用之不当则成害人之具 。开发者当存敬畏之心 ,勿使技术沦为遮羞布 。
    本文写于西历二零二三年秋夜 ,窗外霓虹闪烁恰似无数套壳APP图标在黑暗中明灭 。书生愚见 ,诸君姑妄听之 。若有人对号入座 ——那说的正是足下 。
    绍兴周氏后人笔 于未庄数码港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

上一篇 iOS 打包之困:从证书到审核的全流程(appios打包)
下一篇 论网站裹了糖衣的馒头(怎么把网站封装成app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