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"快活林"中的囚徒

近来市面上忽地冒出许多唤作"打包神器"的物事。这名字起得颇有意思,"神"者通灵,"器"者利器﹐倒叫人想起《山海经》里记载的轩辕剑﹑女娲石之类的上古神器。只是这般玄妙的称谓﹐用在那些个生成手机应用程式的工具上﹐总不免让人哑然失笑。

我曾在茶馆听两个后生议论:"如今开发软件何须苦读诗书?下载个打包器﹐把网页往里一塞﹐立时便成了APP!"说这话时眉飞色舞﹐仿佛得了长生不老的仙丹妙药。我不禁想起故乡那间老药铺的掌柜﹐总爱把甘草说成灵芝卖。

一﹑流水线上的纸扎铺子

这些所谓神器﹐大抵是把网页套层壳子便充作原生应用的程序作坊。像极了清明时节纸扎铺子里糊弄鬼神的纸人纸马﹐金箔银粉下不过竹篾骨架裱着几层宣纸。

所谓原生应用的魂魄——流畅交互﹑离线存储﹑硬件调用——在这些仿制品里早被抽了去﹐徒留个中看不中用的空皮囊。

更有甚者﹐坊间流传某些打包器会在暗处偷塞些见不得光的勾当:收集隐私数据如探囊取物﹑后台唤醒程序似鬼魅附身﹑耗电如饿虎扑食...这般行径倒与《聊斋》里画皮的故事不谋而合——美艳皮相下藏着青面獠牙。

二﹑新式八股文的狂欢

这些工具最妙处在使编程门槛降到尘埃里﹐于是乎各路神仙各显神通:菜场卖鱼的阿婆要搞生鲜APP﹑街角修鞋的老王要做上门服务平台﹑就连天桥说书的张瞎子也要弄个评书客户端...

角色原始行当包装后的身份
豆腐西施卖豆制品"豆享生活"CEO
剃头匠老周理发师傅"美业生态链创始人"
跑堂小二黑子饭馆伙计"餐饮O2O新锐创业者"

这般景象教人想起科举废除后的光景:四书五经虽已束之高阁﹐八股文的魂儿却还在市井游荡——不过换了件洋装罢咧!前日见某平台号称三分钟生成APP的广告词:"代码不会写?键盘不用敲!鼠标拖拽就能做老板!"这等论调比当年阿Q说的"和尚动得我动不得?"还要滑稽三分。

三﹑速朽时代的饕餮盛宴

应用商店里如今挤满这类速成品:图标花花绿绿似妓院门前的灯笼阵列﹐功能介绍写得天花乱坠仿佛观音菩萨的千手掌心...

  • "智慧生态云平台"—实则是小区水果摊的促销页面
  • "全球区块链金融解决方案"—不过是村口合作社的电子账本
  • "元宇宙沉浸式体验中心"—原是个全景展示农家乐的小程序

这些APP的生命周期短过夏夜的流萤:今日上线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﹐半月后便成了无人问津的数字孤坟。

当代人的记忆仿佛被装进漏底的竹篮——昨日还在热议的新奇玩意儿今朝便沉入遗忘之海。 在这制造垃圾应用的狂欢中真正得利的又是谁呢? 是那些兜售打包器的掮客?是应用商店坐收分成的地主? 还是这个永远饥渴于新鲜感的时代本身? 值得玩味的是连卸载按钮都设计得越来越隐蔽, 像极了缠足老太太的三寸金莲鞋——脱起来总要多费些周章。

这让我想起故乡祠堂里的香火钱箱子, 箱口狭窄仅容铜板侧身而入, 想要取回却是万万不能的了。 某些APP删除时弹出的挽留弹窗, 倒颇有几分守财奴护着钱匣子的神韵了。 在这般魔幻现实里, 究竟是我们使用科技, 还是科技圈养着我们? 或许就像那个著名的禅宗公案: 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? 我看仁者心动罢了!

这光景使我想起《狂人日记》里的名句: 从来如此便对吗? 当千篇一律的应用图标像蝗虫般铺天盖地, 当手机存储空间被各种套壳程序啃食殆尽, 我们是否也该学学狂人的勇气, 对着这片数字荒原喊出: 救救机奴...

诸君莫笑, 说不定哪天你我也会被困在某个莫名其妙的APP里—— 好比误入桃花源的渔夫, 只是这电子桃源既无落英缤纷也无良田美池, 唯有无穷无尽的弹窗广告与隐私条款罢了! 到那时再想寻归路, 恐怕早被算法迷宫困住了罢! 呜呼哀哉尚飨!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