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手机上的铁屋子——谈网页套壳成iOS应用

近来总听得人说:"只需三日便可造个iOS应用",这消息仿佛腊月里的冰凌子扎进耳朵里。我推开窗看时,"开发者"们举着五颜六色的框架工具在街上游走,"无需编程"四个字倒像是新贴的年画。

"这究竟是人造应用?还是应用造人?"老烟枪似的问号在我喉头打转。

铁笼中的浏览器

所谓套壳之术大抵如此:取个WebView作囚笼——这物件原是苹果园里种下的栅栏——将网页囫囵个塞将进去。

  • 外壳光鲜: 在App Store里挂着羊头卖狗肉
  • 内里虚空: 左不过是个披着貂裘的浏览器窗口
  • 权限枷锁: 系统功能倒是多戴了几层镣铐
原生与套壳之辨
响应速度(毫秒)内存消耗(MB)
原生应用<200 <150
套壳程序 >800 >300

这番把戏好比在青石板上种庄稼:瞧着是块地界儿却终究长不出粮食。

三(此间杂感)

"开发者"们振振有词道:"这是为了跨平台!为了节省成本!"我却看见那代码堆里蜷缩着千千万万个WebKit内核的冤魂。

苹果的审核员也睁只眼闭只眼——横竖都是要在他们果园里交买路钱的。

这世道终究是资本家的游乐场:套壳者赚快钱的心安理得;平台方收过路费的理所应当;唯有用户捧着发热的手机发怔。

苹果园里的金钱树

末章(并非结论)

  1. 技术的本心早被丢进钱眼里腌渍了
  2. 创新的旗帜插满流水线作坊
  3. 用户倒成了数字农场的韭菜

App Store高悬明月光
套壳大军影幢幢
本是同根生相煎急
谁见代码泪两行

——仿《静夜思》作
注:本表单仅为讽刺套壳应用的残缺功能而设

后记:当夜梦见乔布斯举着Objective-C手册追打一群套壳匠人, 惊醒时满室皆是Xcode编译失败的红色错误提示。 ——某不愿具名的老程序员手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