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"套壳"之术

近来总听得些新名词在街头巷尾飘着,"数字化转型"、"移动优先",教人想起二十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"中学为体西学为用"。如今这世道倒也有趣得紧——前日里遇见个穿长衫的年轻人捧着手机念念有词:"须得做个APP方显体面",我暗自诧异:怎的连剃头担子也要在应用商店里挂牌了?

"所谓文明其精神者
莫不是把纸灯笼糊上西洋玻璃纸?"

这web封装app的法子说来也奇巧得很:好比给旧宅子刷层洋漆便称作新式别墅。这般物事原不过是浏览器里的囚笼——偏有人当它是通天的梯子。Cordova之流不过是将网页裹上层糖衣:拿HTML当梁柱JavaScript作砖瓦竟也敢称原生建筑。

  • 安卓市场里飘着无数这样的纸房子
  • 苹果园中亦有此般充气的亭台楼阁
  • 倒像是正月里的走马灯转得人眼花缭乱

[注]某日见一应用闪退三次方加载成功恍若光绪年间电报局办事效率

套壳三境界表
初级境"能跑就行"派"打包即正义"流
如清末练新军徒换装束耳内仍是八旗子弟做派[1]
进阶境"伪原生"门徒"混合开发"信徒
犹似张之洞办汉阳铁厂引洋机器却烧土法煤[2]
新旧杂糅图

有年轻后生辩曰:"此乃降本增效妙法!"余闻之默然——当年洋务派亦如此说。

function 仿造文明() {
  把(旧酒)装入新瓶;
  谓之'创新';
}
// 运行结果常报错:内存不足

最可叹是那些自诩创新的匠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