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网页打包app者流

一、所谓"速成"的皮相

近来总听得人说要将网页裹了层皮便称作app的事体了。

这大抵是极好的买卖——就像往粗瓷碗底描金线, 内里仍是些陈年糙米, 外头倒要标个官窑的款识。

市井间常见这等勾当: 三五个后生聚在逼仄的隔间里, 手指在键盘上敲得劈啪作响, 不过将几行现成的代码东拼西凑。 那生成的物什便似纸糊的灯笼, 看着明晃晃的好看, 经不得半点风雨。

空壳意象图

二、代码里的幽灵

这些app的内里多是虚空。 像极了故乡社戏台上的傀儡, 背后总牵着百十条丝线—— 不是连向云端的数据牢笼, 便是通向广告商的铜臭口袋。

  • 内存泄漏如溃堤之蚁穴
  • 渲染迟滞若老牛拖破车
  • 交互错乱似醉汉走钢索
传统应用套壳应用
精雕细琢的青砖黛瓦竹篾扎的戏台布景
十年磨一剑的匠心"敏捷开发"的面具
立得住的百年老店明日便散的流水席面
转瞬即逝的海市蜃楼

三、吃人的流量池子

这世道最不缺的就是饥渴的眼睛。 那些个app就像往人眼睛里撒沙子的顽童, 偏还要讨赏钱。

Notification: 您有未读消息
Notification: 发现附近优惠
Notification: 系统需要更新
Notification: 内存不足警告
...
直到把手机逼得发了癔症
用户成了被圈养的羔羊
每日只管贡献点击与时长
这光景倒像极了《狂人日记》里写的:
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"吃人"!
可他们偏要说这是"用户体验"
大约是的确需要医治了
用些真正的良药才好
不能总拿香灰当灵丹卖罢?

四、无主孤坟似的权限申请(外一则)

访问通讯录的理由:
  • "为了给您更好的服务"——像极了半夜翻墙头的梁上君子说借碗水喝。
  • "确保功能正常运行"——好比剃头匠非要查看你的裤腰带。
  • "提升个性化体验"——这说辞倒像是衙门里收常例钱的差役嘴脸。
  • 这些请求背后藏着无数双眼睛, 在暗处眨呀眨的。 如同荒野中磷火飘忽的无主孤坟, 不知何时就会爬出些不干净的东西来。 前日听闻某应用窃取相册私密照的事, 不禁要问: 现在的开发者们可还记得初心? 或是早被铜臭腌渍得面目全非了? 真该请迅哥儿再写篇《论照相之类》才好。 可悲的是这年头连相册都不再安全—— 那些电子包身工们的手脚愈发不干净了! 记得当年在仙台学医时解剖青蛙都要洗手消毒, 如今这些数据操刀手们却连基本的敬畏都失却了么? 实在是要痛打三十大板的! 然而举目四望竟找不着一根趁手的戒尺... 呜呼!我说不出话。 只看见漫天飞舞着各色app安装包, 像极了清明时节烧给亡人的纸钱灰烬。 这大约就是新时代的数字招魂幡罢? 而我们都成了被困在屏幕里的游魂野鬼。 真是教人忍不住要呐喊一声: 救救孩子! 莫让他们也陷在这泥潭里! 然则这样的呐喊又能惊醒几人呢? 终究不过落在虚空中罢了... 罢!且由他去—— 待到大雪纷飞时再看分晓吧。 那时节天地素净, 或许能还人间个清白也未可知呢? (完)
    ——仿某树人笔意于壬寅年秋夜灯下急就章
    注:文中观点不代表作者立场
  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欢迎转发
    (本文字数统计:约1280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