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那网站的"套壳"把戏
这大约总归是件古怪事
近来听得些新鲜话头,"网站封作app"云云。这倒教我忆起故乡人爱给竹篮裹层红纸——原是盛得瓜果的寻常物事﹐偏要披件新衣充体面。
一 套壳的把戏
市井里弄常闻人言:"先生可要将网页变作app?"这话听着便觉蹊跷。"变"之一字最是可疑﹐恰似那阿Q硬说赵家的狗多看了他两眼便是示好﹐终究不过是自欺的把戏。
所谓封装之术
不过是教那网页钻进个铁皮匣子﹐犹如孔乙己的长衫虽打着补丁却硬说是翰林院流出来的样式。
(甲) 技术的戏法
这行字符最堪玩味﹐正如咸亨酒店柜台上的曲尺﹐横竖量不出真材实料。"壳中套网"四个字写在代码里﹐倒比写在黄表纸上更透着玄虚
- Cordova之流架起柴堆说是宫殿
- Electron之辈把茅屋唤作洋楼
- React Native这等名目倒像极了新式私塾的幌子
二 世人的痴相
[按]此处且按下技术的轱辘不提﹐单看众生百态。
两般人物对照表 |
A类人:掌柜模样者 | B类人:酒客模样者 |
"总归要有app才体面!"说罢捻着算盘珠子作西洋钟摆状摇头晃脑。 | "原是和网页一般无二!"待要争辩时已醉倒在柜台边鼾声如雷。 |
如此这般闹剧每日在茶楼酒肆反复搬演不歇。 |
(乙) 衙门里的文牍游戏
"原生应用需过检査!""套壳程序不备案!"——这些官样文章倒比代码更似天书。"审核通不过的便要换个名目再来过",这话颇得中国办事法的精髓了。
某日见程序员对镜自语:
if (isAndroid()) {
套个蓝布衫;
} else if (isIOS()) {
披件绸马褂;
} else {
索性赤膊上阵;
}
这般代码竟引得众人喝彩!
真不知该笑还是该叹。
三 古已有之的伎俩
"楚人沐猴而冠",这典故用在当下竟格外贴切。
- 昔有乡绅给土墙刷石灰称洋房 今有商贾将网页装套壳称app 异曲同工耳
- 宋人卖古董必要沾些铜绿 今人造应用定要多层包装 大抵一脉相承
- 《老残游记》里明湖居听书要看花篮排场 现而今下载应用要看图标炫目 可见百年未改脾性
*注: 某新式学堂教授曾言:"此乃降本增效妙法",余观其神色恍惚目光游移﹐疑是连夜赶制PPT所致。
=尾声=
夜半忽闻窗外有窸窣声﹐推窗望去原是野猫在撕扯快递包装。纸盒上赫然印着「APP定制专家」字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