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"套壳"之风

近来见得些奇事:分明是个网站模样的事物,"叮"的一声便成了所谓APP了。这世道的变化着实快得紧。

茶楼里的伙计总向我兜售:"先生可要试试这新式茶壶?"我当是什么稀罕物事——原是把旧茶碗套个锡皮套子罢了。"您瞧这光泽!听这响动!"伙计将碗底敲得铛铛响,"现在都流行这个"。我不由想起那些把网页装进安卓外壳的物什。

浏览器变作APP图示

这类工具的运作实在简单得可怜:找个输入框教人填网址;寻些配置项让人改颜色;末了按个按钮生成安装包——倒像极街边替人刻章的摊子。

传统开发套壳工具
三月工期三刻钟完成
数十万银元几百铜板足矣
"原创应用""精美容器"

"快捷便利!省时省力!"商贾们这般吆喝时总要把眼睛眯成缝儿——倒像是真做了件利国利民的大善事。

"技术革新乃大势所趋"
—某平台白皮书摘录

这话原是极好的——倘若他们口中的革新不是将马车轮子漆成橡胶色的话。

  • A先生用此术将博客裹上APP外衣
  • B掌柜拿它包装自家网店
  • C学堂借此贩卖在线课程...

"你瞧这安装包多有分量!""看这图标多鲜亮!"众人皆赞不绝口。

前日见报载:某生创业三月即登创投榜前列。"其产品下载量逾百万",细查方知原是给政府官网做了个套壳应用。


  

"这是新时代的智慧政务!"领奖台上的青年才俊满面红光地演说时,"投资人代表正在后台修改应用名称。"知情者如是说。

"诸君莫要苛责",有技术派人士摇着折扇:"这是降低门槛的好法子"。然则门槛降得太低反成了陷阱——孩童翻过矮墙容易得很;可若那墙外就是悬崖呢?君不见应用市场里尽是些:

  1. 三日即成的新闻客户端
  2. 五日速造的电商平台
  3. 七日赶工的社交软件 ...
    (此处余下三百余项从略) ... ... 这些物什表面金玉其外——
    运行迟缓如老牛破车
    耗电量堪比火炉
    功能残缺似漏勺
    ... ...

    七(尾声)

    “聪明人”仍在批量生产这些电子壳蛹,
    投资者继续往虚空中抛洒银钱,
    用户们终将觉醒——
    当人们发现精心下载的“应用” 不过是浏览器换件马甲, 那时节怕又要生出许多风波来。 望后来者慎之、戒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