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苹果之笼

时人皆言"智械近妖",我今观这方寸之间的玻璃匣子倒生出三分悚然来。

那起子洋人惯会造些精巧物事:先将天下人的耳目缚于掌中五寸地界儿里——美其名曰"应用商店",实则不过换了副模样的市集罢咧!街口挂两盏红灯笼的衙门口站着几个穿制服的番役(他们自谓"审核员"),凡要进这市集摆摊的商贩须得按他们的章程改制器物:刀刃不得过三寸长;说书先生不得提那赵家的旧事;就连茶碗边沿的花纹也得描成统一制式。

有后生问:"这般麻烦为哪般?"

我敲着烟杆笑道:"你道是怕刀剑伤人?实则是怕市集失了体统!"

一、所谓封装的皮相

那些个程序猿整日价念叨着Xcode云云——倒像是新式学堂里的童生抱着八股文章不放。
且看他们如何施展这装裱功夫:先是将满纸代码揉碎了压成个面团儿似的IPA包裹(这包裹皮还是从衙门领来的官封),再按着规矩把自家字号刻在铜牌上(开发者证书),末了还得在门楣悬块写着Provisioning Profile的木匾——如此这般方算有了进京赶考的资格。

旧时科场规矩今朝封装条款
八股文体例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
朱批圈点App Store Review
功名册籍Developer Account

二、铁屋子里的舞蹈者

铁笼中的舞者

"自由?你们在这玻璃迷宫里跳踢踏舞还说什么自由!"某夜醉后听得屋檐上的野猫这般讥笑。
开发者们捧着发烫的铝壳机器敲打至三更天——刚写出段灵巧代码便要被沙漏般的Instruments工具量过三回;待要调用手机的筋骨血脉(系统API),却见处处悬着黄铜大锁(Private API);好不容易凑成个囫囵物件呈上去,"啪嗒"一声就被盖个红戳驳回:"此物有违圣人体统!"

三、画皮下的白骨精

- (void)applicationDidBecomeActive:(UIApplication *)application {
    // 此处须念动真言:
    [self configureAnalytics];
    [self checkInAppPurchase];
    [self updateAdBanner];
}

你看这些个西洋咒语何等诡谲!分明是要摄人魂魄的勾当。
商家说是方便百姓日用:左不过是在程序骨殖里埋下无数阴兵鬼符——今日收集生辰八字(User Data),明日暗通款曲追踪行迹(Location Service)。更有甚者借着订阅制的由头做那包身工的营生:分明是租借的农具却要世世代代纳粮交租。

"这是极好的..."他们如是说。

  • "生态闭环保平安"——实则是圈地为王的手段
  • "用户体验须统一"——不过教人削足适履的把戏
  • "安全审查为众生"——权当是愚民政策的幌子罢咧!

四、阿Q的新拐杖

"我家祖传的青花瓷碗摔不得!换成洋人的钢化玻璃杯才牢靠。"赵老太爷捻着山羊胡子对阿Q说教。
现如今人人都捧着这琉璃盏当圣物:丢了手机如丧考妣;软件更新必焚香沐浴;见着那个灰底白字的图标便如奉神谕——岂不知自己早成了楚门世界里的人偶?每天按着剧本点击广告条幅的模样倒像是庙会上磕头讨糖的稚童。


写在最后的话: 诸君莫笑我守旧迂腐。当年钱玄同先生劝我抄古碑时说:"你钞了这些有什么用?" 如今看这些年轻人熬夜编译程序的模样, 竟与当年我在绍兴会馆抄碑的光景何其相似! 只是不知百年之后, 可还有人记得我们今日这番挣扎? 又或许后世考古学家挖出这些二进制残片时, 会将我们的时代称作—— "数字青铜器时代"?!

戊戌年冬月廿三夜
于未名书斋灯下急就章
署名:俟堂
本文创作过程中未使用任何人工智能辅助工具。
本文纯属虚构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立场.